我的集购网
掌上集购网

掌上集购网

集购网客户端

客服服务
交易时间:工作日 9:00-17:00
您好,欢迎来到农产品集购网!

国内外粮食价格联动性分析

2012-12-31

0评论

分享给朋友:
  随着我国粮食流通的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粮食价格的国内外联动也大为加强,今年上半年海关数据显示,我国玉米、大米和小麦等三大主粮全部实现净进口,而大豆早于1996年已是净进口,意味着我国粮食在国际市场的参与度提高。分析大豆玉米小麦和稻米等四大粮食品种国内外价格走势的长、短期相关性及其滞后性,对正确认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作用的传导机制有重要意义。

  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和郑州商品交易所(ZCE)、大连商品交易所(DCE)的大豆玉米小麦和稻米指数做相关分析和滞后性分析,并以市场的实际走势对数据进行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从长期看来,大豆玉米的国内外价格走势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小麦、稻米的相关性较低,几乎接近于“不相关”的临界点2、各品种国内外价格的长期相关性均高于短期,表示在较长的时期里,四大品种不仅受国际相应品种的“直接影响”,还将受到包括其他品种、原油、汇率等多种“间接影响”;3、大豆玉米的国内外价格联动效应存在一定滞后性,但滞后程度较低;4、观察年度日指数的相关性可得,大豆的国内外价格之间存在双向影响,在国内收储政策力度较强的情况下,也会有独立于
  
  国际的行情出现;而玉米的国内外联动性较为不稳定,其价格仍主要受国内因素主导。
  
  一、玉米
  
  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2004年9月上市,我们比较上市以来的大连玉米和芝加哥玉米的价格。(月度收盘价)


  
  从图表上就可以直观地看出,二者之间的走势具有较强的趋同性。
  
  相关分析表明,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R=0.92,属于强正相关。
  
  我们再关注一下二者之间的短期相关性,譬如以月为单位,月度间的价格变动相关性。
  
  我们在原始价格数据上,进行适当处理,得到下图:


  
  

  经过计算,这两组数据的相关性R=0.52
  
  显然,国内外玉米的长期相关性远大于短期相关性。时间段越长,二者相关性越高;时间越短,相关性越低。这符合现实的规律。一般而言,国内外粮价长期内涨跌方向是趋同的,不太可能出现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国内外粮价出现偏离的情况。但是,短期内的价格走势则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因为价格的影响需要时间。美国玉米今天涨价,并不意味着国内玉米明天就一定上涨。但是如果美国玉米连续几个月上涨,那么这种影响必然会在国内玉米价格上体现出来。
  
  从图我们也可以看出,国内玉米价格的波动性明显要小于美国玉米。从大的趋势看,金融危机期间,美国玉米价格月度收盘价格从高峰下跌53%,国内玉米价格跌幅不过20%。今年美国玉米因干旱加上资金炒作,价格涨幅一度达到50%,但同期国内玉米价格却只在2400-2450狭窄区间徘徊。
  
  从月度的波动看,大连玉米月度价格波动区间在10%以内,而芝加哥玉米则超出20%。
  
  玉米价格波动性国内外的差异,主要是两个原因决定的:一是我们的玉米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玉米进出口量占总需求量的比例很小。国际玉米价格难以直接给予国内玉米以显著的冲击。二是我们的玉米市场受政府的调控影响比较大,而政府的调控追求的是粮食价格上的平稳,这一目标最终在玉米价格的低波动性得到体现。美国政府对玉米市场几乎很少干预,对玉米价格也没有明确的政策目标,价格基本上完全由市场供需及资金面决定,波动性自然大。
  
  二、大豆
  
  国内大豆期货2000年开始在大连上市。我们比较上市以来的大连大豆(豆一)和芝加哥大豆的价格。(月度收盘价)


  
  

  从图表上就可以直观地看出,二者之间的走势具有较强的趋同性。
  
  相关分析表明,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R=0.84,属于强正相关。
  
  同样,我们计算一下短期的涨跌情况。


  
  经过计算,这两组数据的相关性R=0.75
  
  这表明国内外大豆的短期相关性要明显大于玉米。这个容易理解,当前国内大豆8成依赖进口,国内外大豆价格基本上接轨,那么在价格的涨跌上自然亦步亦趋。当前的大豆价格基本上取决于国际市场。
  
  三、小麦
  
  我们比较2003年3月份以来的郑州强麦和芝加哥小麦的价格。


  
  显然,从图上就可以直观看出,国内外小麦间的价格相关性并没有玉米大豆那么强。计算结果显示,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R=0.73。
  
  再计算一下短期相关性。
  
  首先经过数据处理,得到月度价格涨跌图。

 


  
  经过计算,两组数据的相关系数R=0.33,是一种弱相关。这表明国内小麦价格短期内的涨跌和国际市场相关性不大。
  
  四、稻米
  
  国内选取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的早籼稻,国际市场选取泰国白米的FOB出口报价。时间段从早籼稻期货上市开始。


  
  从图上,就可以看出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是比较差的。计算表明,二者相关系数R=0.36,是四大品种之间最低的。
  
  再计算一下短期相关性。
  
  首先经过数据处理,得到月度价格涨跌图。


  
  经过计算,两组数据的相关系数R=-0.03。相关系数绝对值趋于零,表明国内早籼稻价格和泰国白米价格短期内涨跌基本不相关。
  
  五、滞后性分析
  
  鉴于国内外稻米、小麦市场联动性很弱,因此分析二者之间的滞后性意义不大。我们重点分析大豆玉米市两个品种。
  
  2004-2012年CBOT和DCE大豆期货月指数收盘价做相关性分析,两者的相关系数为高达0.968,再把同时期的日指数收盘价做分析,两者的相关系数同样很高,为0.95,两个检验数据均属于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相关。我们发现,月指数的相关性略高于日指数,这代表国内外大豆期货价格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即有一些影响因素没有在当日发挥作用,而我们拉长观察期至一个月之后,影响变强了。但滞后性并不明显,因为国内外价格月指数相关性和日指数相关性的差异很微小。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相关系数是衡量两因素互相的影响程度,并非单向度的影响。进一步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到的结果是CBOT和DCE大豆价格具有双向因果关系。这意味着中国作为全球大豆的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国内外价格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不仅国际大豆价格影响着国内,国内也反过来对国际价格起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因此,DCE大豆期货市场并不是CBOT的附属市场。
  
  进一步分析较短时期大豆国内外价格的相关性。分别以2004—2012年每年的日指数收盘价为原始数据做相关性分析。我们发现,短期看来,大豆价格的国内外相关性普遍同样很高(见下图,每年的相关系数)。但我们注意到,2009年两者的相关系数降到0.2,属于“不相关”的水平。这与我们的经验相悖。我国80%的大豆依靠进口,国际化程度非常高,为何会有这样的检验结果?看下图两者的走势可知,DCE和CBOT大豆走势上半年是分化的,单做上半年日指数的相关分析,可以得到-0.35的结果,下半年才渐趋一致,但相关性也仅为0.43。可以说,近8年的走势国内外大豆期价的分化都没有如此强烈过。当时国际市场正热炒南美天气,虽然为内盘大豆带来支撑,但由于国际基本面因素并不明朗,国内政策的变化依然牵动着市场的敏感神经,国储大豆是否复制国储玉米的顺价销售模式成为市场最大的悬念,受预期心理的利空影响,导致上半年外盘走高,内盘平稳。下半年国内涨势开始,一方面是国家大豆收储政策给予了较大支撑分别于2008年10月20日、12月3日、2009年1月13日和2009年4月29日开始分四批收储大豆,收储计划总量为725万吨,国家临时存储大豆的收购执行期截止到2009年6月底。收储数量之大、收储价格之高、收储时间跨度之长都是极为罕见的。政府这一规模空前的收储行动,令市场大受鼓舞,大豆价格出现强劲反弹。另一方面,是全球大豆产量依然提供着利多消息,国内因结合,导致下半年国内外大豆稳步上扬,走势趋于一致。这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我国大豆市场仍然保持着独立的行情。不过这样的情况较少,大部分时间还是有着较高的国内外联动性。


 


  
  我们再观察一下玉米,比较其月指数和日指数的相关系数可得,前者较后者略高(分别为0.92和0.89),也说明了国内外互相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但滞后也有限。进一步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很多实证结果都表明国内外玉米价格并不存在显著的双向影响,而主要表现为国外市场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短期的玉米价格的国内外相关性潜藏着不稳定的因素。我们分别以2004-2012年年度CBOT和DCE的大豆日指数做相关分析,发现2009年和2012年玉米国内外的相关性很低,而他年份都较高。
  
  2009-2012四年,玉米国内外的相关性呈现:“无-中-中-无”的变化轨迹。玉米国内外价格不同年份的相关性变动如此之大,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对于国内玉米市场而言,国内的影响因素仍然是主导,国际因素处于从属地位。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不能单单依据相关系数就判断玉米的国际化程度已经很高了,相关系数只是说明两者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只是一种表现,至于内在原因,我们必须进一步探究。2009年国内玉米大幅减产,玉米供需结构开始转向紧张。当年国内玉米价格呈现稳步上涨的趋势,但国际价格却波动较大,下半年更出现了很大的分化,表现为国内涨,国际跌。2010、2011两年延续了偏紧的供需格局,国内玉米进入上升通道。2010年玉米年度结余从08年的1956万吨下降至195万吨,当时甚至有人预测国内玉米缺口达到1000万吨,催生了当年玉米进口量突破100万吨大关,使我国首次成为玉米净进口国。紧张的供需格局加深了国内玉米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使得国内外价格联动提高。
  
  更重要的是,2010-2011两年间,国际玉米价格也基本呈现上涨态势。这一方面加剧了国内供需的担忧情绪,刺激价格,另一方面使国内外走势有了一致的前提,换言之,如果这两年国际价格趋势是向下的,相信国内的涨势不会随之调转,那么我们看到的相关关系很可能就如09年那样低。
  
  现阶段,玉米不同于大豆。即使进口达到市场预测的500万吨,对于高达2万亿吨的消费量来说,也只占2.5%。因此,当国内供需从紧张转为宽松,正如今年这样,玉米产量增加而需求疲软,进入“熊市”行情,其价格的国内外联动立刻变得十分微弱,相关系数变得很低。国内市场更多地遵循自身的轨迹运行,国内供需、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占了主导。我们看到,即使在今年6-8月CBOT玉米飙升60%的时候,大连玉米价格也只上涨了3.7%。从这个角度看,国内市场仍对玉米价格有主导影响,国际价格会对国内形成一定的传导效应,但无法主宰国内价格的基本走势。
  
  六、小结
  
  理论上,一国即使完全隔断与外部粮食市场的联系,其粮食价格的长期走势也不可能完全脱离国际市场的。因为你可以切断对外的粮食贸易往来,但是你不大可能切断与国际市场之间其他商品、资源及一切生产要素的往来。那么,这些不能切断的贸易往来,必然会对粮食市场产生间接的影响。从而使得国内外的粮价在波动方向上趋于一致。
  
  举个例子。粮食生产中需要使用的农药、化肥等生产要素可能需要从国外进口,而这些生产要素的价格不可避免地受国际粮价的影响。国际粮价上涨,那么必然刺激国际粮食生产,从而抬高国际市场农药、化肥的价格,这意味着国内粮食生产成本也会上升,这必然要求国内粮食在价格上做出补偿,否则农民就会减少生产,这迫使粮价上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粮食市场即使不和国际市场发生一点联系,国际粮价也会通过生产要素间接影响到国内粮价。
  
  在全球贸易化的今天,除非一个国家实行完全的闭关锁国政策,“片甲不得出海”,不与国外发生任何经济上的往来,那么商品之间的价格总会通过各种直接间接的渠道相互联系在一起的。
  
  当前,中国大豆市场基本上依赖于国际市场,玉米进口量也与日俱增,小麦、稻米基本上可以做到自给自足,进出口仅仅作为调剂的作用。因此,大豆玉米的价格,国内外的联系明显比小麦、稻米要强。
  
  基于前面的分析,可以预计,随着大豆玉米价格的越来越国际化,小麦、稻米即使仍能坚持自给自足,但是价格也会因此变得国际化。原因就在于这种间接联系。例如,玉米价格上涨,必然会带动小麦价格上涨。那么,只要玉米这个通道被打通,即使国内外小麦市场上孤立的,国内外的小麦价格必然通过和玉米发生共同的联系,从而价格达到间接的联动。


农产品集购网16988-全国大宗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白糖、油脂、玉米、大豆、小麦、棉花、豆粕】 免费资源发布、采购对接;报价-下单看行情;灵活、便捷更省心; 点击前往报价,查看大宗农产品行情 http://www.16988.com



评论 登录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码

最新评论

更多

相关新闻

实时行情 更多

    产品 交割地 成交价
    (元/吨)
    成交量
    (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