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集购网
掌上集购网

掌上集购网

集购网客户端

客服服务
交易时间:工作日 9:00-17:00
您好,欢迎来到农产品集购网!

江西省今年晚稻成本分析及价格预测

2011-11-09

0评论

分享给朋友:
一、晚籼稻及全年粮食收成情况

    据调查,今年江西省早稻、中晚稻生长期间没有出现较大的自然灾害,粮食生产在连年丰收后,产量实现“八连增”,为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抑制物价过快上涨、促进社会和谐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产粮大县鄱阳县2011年粮食总产量预计为10.50亿公斤,其中早籼稻种植面积为112.60万亩,产量为44.40万吨,亩产394.50公斤,同比亩增59.50公斤。中籼稻种植面积为11.73万亩,产量为5.3万吨,亩产452公斤。晚籼稻种植面积为116.3万亩,产量预计55.4万吨,亩产预计477公斤,同比略有增加;宜春市晚稻播种面积395.64万亩,二晚单产预计亩产为457公斤,每亩比去年增产5.3公斤;新干县今年晚稻种植面积39.5万亩,较去年增加0.03万亩,增幅0.07%。预计晚稻平均亩产450公斤,与去年相比稳中有增。

    二、农民种粮成本及收益情况

    据抽样调查,今年农民种粮受化肥、农药、种子和农用柴油等农资价格上涨较快,以及人工工资、土地成本大幅攀升的影响,种粮成本持续上升,但由于粮食产量增加和销售价格同比大幅增长,农民种粮净利润和现金收益增幅依然较大。

    (一)早籼稻:据成本抽样调查,调查户今年早籼稻亩均总成本达706.35元,同比上升11.63%。调查户早籼稻亩产达408.91公斤,同比增加 9.12%。至9月底,每50公斤平均售价115元。受单产增加和价格上升双重影响,调查户早籼稻亩均主产值达到了940元,同比上升26.70%。

    1、物质与服务费用上升。机械作业费亩均123.12元,同比上升22.81%;化肥费用亩均129.72元,同比上升17.79%;种子费亩均45.93元,同比上升10.06%;农药费亩均38.09元,同比下降1.93%。

    2、土地成本上升。亩均土地成本128.11元,同比上升11.53%。

    3、人工成本上升。亩均人工成本178.55元,同比上升7.44%。

    净利润和现金收益大幅增加。今年早籼稻生产成本同比虽有较大幅度上升,但远小于其产值增幅,使得亩均净利润达253元,同比增加90%。若不考虑家庭工折价和自营地折租等非现金支出,亩均现金收益更是高达539元。

    (二)晚籼稻:据实地抽样调查,今年田租260-380元/亩,机耕和机收成本分别由去年的70元/亩、60元/亩上涨至75-80元/亩、65-70元/亩,涨幅分别为7.14%和8.33%以上。化肥150-180元/亩,种子70-80元/亩,农药60-80元/亩、灌溉费50元/亩左右,人工工资由上半年的80元/天上涨至下半年的100元/天。亩产450-480公斤,市场收购价预计:130元/50公斤,总产值约1170-1250元/亩。每亩晚籼稻纯收益在400元以上。

    三、农民对今年晚籼稻价格预期,以及当前价格及收购情况

    笔者了解到,农民对今年晚籼稻的价格预期普遍看好,中籼稻市场收购价目前为130-133元/百斤,晚籼稻目前正处于少量上市收购阶段,市场收购价格同比高开。常规晚籼稻在130元左右/百斤(水份为15%以内、杂质1%、出糙率75%)。优质晚籼稻为132-145元/百斤,优质晚籼稻如“外引7号”、“泰国丝苗” 个别地区收购价格达150元/百斤。收获中晚籼稻后,农民除自留小部分口粮外,余粮通常都全部出售。今年有些农户和种粮大户对后期粮价有上扬预期,卖粮谨慎,基本上是卖一部分留一部分,而不是马上全部出售。目前,中晚籼稻市场价格远远高于2011年国家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格(107元/百斤)。

    预计中、晚籼稻国家最低保护价托市收购难以启动。

    由于今年早籼稻的市场收购价格较高,国际粮价也在高位运行,带动中晚籼稻价格上涨预期增强,加之前期加工稻谷库存不多,新中晚籼稻上市后,为了抢占市场,掌握粮源,粮食收储企业积极入市收购,中晚籼稻价格呈现高开稳走的趋势。今年中晚籼稻开称收购价格同比涨幅达20-25%。目前参与市场收购的主要是民营粮食收储加工企业和粮食经济人。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由于收储资金短缺,考虑“自负盈亏”,并担心顺价销售和经营风险问题,参与市场收购的较少,有些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只是参与少量的“代收、代储”这样的无风险、低收益收购业务。

    四、粮食供需总体及结构变动情况、发展态势

    我国粮食生产在连年丰收后,产量实现“八连增”。江西省是全国籼稻主产省和调出大省,今年提供的商品粮与去年相比稳中有增。江西省粮食消费需求的总量增长平稳,口粮消费稳中有减,饲料粮和工业用粮增长;对稻谷的需求稳中略降,对玉米大豆和杂粮的需求呈现规模和比重双增的态势。

    (一)城乡居民人均口粮需求不断减少,口粮需求总量不断下降。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和人均粮食直接消费量不断下降,由此导致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城乡居民的口粮消费总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还有所减少。

    (二)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和城乡居民对畜产品消费水平的迅速提高,饲料粮将会继续成为我国粮食需求增长的主体。从中长期的角度看,今后促进和抑制我国饲料粮需求过快增长的因素都是存在的。

    (三)近年来,国际上生物能源和国内粮食加工业都发展很快,作为粮食需求的新增长点特别引人注目。尽管发展生物能源需求的粮食仍属工业用粮,但其规模较大、增长过快。

    五、当前粮食市场有关情况

    (一)江西省农业和粮食生产发展势头良好

    江西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和粮食生产,今年还下发了《关于做好2011年全省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谋划2011年和“十二五”农业农村工作,注意克服在农业连年丰收后松劲麻痹的思想,注意防止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忽视农业的倾向,确保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

    1、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得到认真贯彻落实,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种粮的积极性。粮食流通体系顺畅,促进了粮食生产和粮农增收。

    2、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效显著。政府投入资金,建设灌溉用水渠,修建水泥路,便于粮食的生产,收割和运输。②农业机械化为粮食丰产丰收提供了保障。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范围扩大,力度加强,激发了农民购买农机具的积极性。

    3、坚持不懈地抓好粮食生产。大力实施新增百亿斤优质稻谷能力建设工程,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狠抓水稻“单改双”,提高复种指数。调整粮食种植品种,在粳稻试种成功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推广高产优质的粳稻种植面积。积极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加大整县、整乡推进力度,主攻水稻单产,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积极发展种粮大户,扶持粮食规模化种植。充分利用冬闲田、坡地荒地等,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适度发展豆类、玉米等旱粮作物。

    (二)值得关注的一些的问题

    近几年来,江西省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局面,为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制约粮食生产发展的因素:

    1、农业基础设施仍较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不强。江西省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农田地形高低不平,山塘、水库年数久远,蓄水排灌的功能逐年下降,部分排灌设施硬件条件不够,导致旱涝现象严重,粮食生产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近几年,江西省农业基础水利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增加,但是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仍需加快。

    2、粮食生产成本趋高。农资价格高位持续攀升,人工工资明显上升,农忙用工请人不易。粮食生产成本高,效益偏低。

    3、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滞后,新技术,新品种更新换代步伐缓慢,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农业技术推广资金不足,制约了推广力度。②农村劳动力素质差,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接受程度缓慢。目前在农村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动力,多数为留守在家的妇女和老人,他们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思想保守,接纳新鲜事物的速度慢。

    4、土地大片整体流转较难。由于农村以往都是依据土地的肥沃及排涝灌溉方便程度平均分配旱地水田,各户田地相连。有的自己种植,有的或租或送给别人种植。各户种植情况及转租意见不一,因而土地整体流转较难。

    5、农村劳动力短缺。青壮劳力大多外出务工,留下种田的大多是“613899部队”(即:儿童、妇女、老年人),种粮农民的数量和质量不断下降,农业生产力的投入显著下降。

    6、粮食集中晾晒、仓储场所欠缺。目前,江西省机械化种植在逐步推广,在平坦地带等机械容易到达的地块集中收割比较方便,但是存在种植大户的粮食晾晒、仓储场所欠缺的问题。另外由于个体粮食经济人收购粮食时对粮食水份、杂质把关不严,助长了农户不按质量要求对早、中晚籼稻晾晒、除杂质的习惯,原来粮食收上来要晾晒三天,并用风车除杂质,现在晾晒一天且不除杂质就有人在晒场收购。导致收储的粮食达不到标准,更有甚者,出现入库的粮食糜烂变质,不但造成了经济损失,还浪费了国家粮食。

    7、收储企业资金短缺。由于中晚籼稻收购价格同比大幅上涨,去年5000万元可以收购2500万公斤中晚籼稻谷,而现在只能收到1900万公斤的中晚籼稻谷。与去年相比,收同样多的粮食需要更多的资金。贷款又需大量的资产抵押,因此,今年一部分民营和国有粮食收储企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贷款和周转资金困难问题。

    8、种粮补贴没有完全实现“谁种粮谁受益”的初衷。种粮补贴是按田亩发给土地承包所有权人的,一些通过土地流转的实际种粮户,难以得到种粮补贴。

    六、各方对后期粮价走势的看法

    从调查情况来看,由于种粮成本上升,农户大多期望市场晚籼稻收购价为150元/百斤,而现在市场普通晚籼稻收购价约为130元/百斤左右,优质中晚籼稻收购价约为132-145元/百斤,农户对后市粮食价格上涨预期依然较强。

    部分粮食企业认为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八连增”,国家粮食调控能力加强,粮食供给有余,市场粮食价格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还有一些粮食企业认为:从国际市场来看,东南亚地区受暴雨影响,洪灾泛滥,大量农田被淹,粮食产量将明显减少。国际粮食供给有所减少,市场将对明年粮食价格上涨预期强烈。从国内供求关系来看,虽然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但市场对粮食的需求依然强劲,受需求旺盛、农民惜售心理影响,中、晚籼稻收购价格还有进一步上涨的可能。

    目前江西省市场成品粮价格保持基本稳定,全省标一早、晚籼米每斤平均价格为1.94元和2.21元,但调查中多数人认为受今年粮食收购价格上涨的影响,预计明年上半年,市场成品粮价格将呈稳中趋升态势。

    七、发展粮食生产、做好粮食市场调控的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要进一步加大以农田水利、土地平整等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尽快改变农业基础设施长期薄弱的局面。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生产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二)加大粮食生产扶持力度。继续实行种粮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保护价等惠农强农政策,适当提高种粮补贴、农机购置等补贴标准,较大幅度的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保护价水平。让农民在种粮成本上涨的基础上,实现种粮净收益持续增加。

    (三)进一步完善种粮补贴制度。种粮补贴是政府对粮食生产支持与保护的最主要、最直接的政策工具,其实质是对粮食收购价格偏低的一种补偿。这项补贴补给谁值得研究。现行种粮直补是按种粮面积进行补贴,这种方式存在很多弊端。一是土地流转逐年增加,得到补贴资金的通常是持土地承包证的人,而通过土地流转实际种粮的人却拿不到补贴资金,激励种粮农民多产粮的作用不能完全发挥;二是一些地方农户得到了种粮补贴,却没有种粮,或种其他作物,或撂荒。如果种粮补贴改按粮农交售商品粮数量为依据,卖粮越多,得到的补贴就越多,种粮积极性就会越高。这既激励了粮农多售粮,又使实际种粮农民得到了补贴。

    (四)力争解决种粮水电费问题。国家取消农业税赋后,粮食生产过程中的水电费仍需收取,收取这些费用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一个难点。据农村相关部门反映:粮食生产所需水电费用数额不大,但收缴费时费力,有时还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因为各种种粮补贴采用“一卡通”形式直接发放给农户,水电费不能从中扣除而需另外收取,由于分摊不尽合理等原因,少数农户拒交,由此引发了许多矛盾。因此,乡村干部希望政府将水电费列入补贴范围,或免收种粮的水电费。

    (五)加大农村土地流转试点,实现规模生产。为提高农业生产劳动率,实现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的科学发展,可加大农村土地流转的试点和推广力度,鼓励农村土地集中经营。各地视情况,选择适当的乡镇村组开展土地流转试点工作,根据试点经验逐步推广,力争在条件合适的地方早日开展土地集中经营,发展现代化农业。一来可以解决农村实际从业人员的老龄化问题,二来也是实施农业现代科学发展的大势所趋。

    (六)保障粮食购销企业收购资金的供给。各地的农发行应该降低放贷的标准,减少放贷的手续,按照国家政策及时为粮食购销企业提供足额的贷款。同时粮食购销企业自身要扩大粮食收购的资金来源,加大与当地商业银行合作,以便及时解决在粮食购销过程中所遇到的资金困难问题。

    (七)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一是要加强对农资价格的监管,保持农资价格的相对稳定,防止大起大落。各级物价部门要加强对农资价格的监测和检查,及时发布农资市场价格和供求情况,引导生产、消费,减少盲目性。二是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农资质量的监管,提高种子、肥料、农药和饲料等农资产品的质量,严防制售假劣产品和坑农害农现象的发生。

    (八)应对农业自然灾害需尽快出台“农业保险法”。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给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造成严重影响,当今农民的主要收入还是来源于农业,而农业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就损失惨重。尽快制订出台“农业保险法”,对农业生产可以起到“稳定器”的作用,可以进一步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农产品集购网16988-全国大宗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白糖、油脂、玉米、大豆、小麦、棉花、豆粕】 免费资源发布、采购对接;报价-下单看行情;灵活、便捷更省心; 点击前往报价,查看大宗农产品行情 http://www.16988.com



评论 登录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码

最新评论

更多

相关新闻

实时行情 更多

    产品 交割地 成交价
    (元/吨)
    成交量
    (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