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集购网
掌上集购网

掌上集购网

集购网客户端

客服服务
交易时间:工作日 9:00-17:00
您好,欢迎来到农产品集购网!

专稿:安微无为县2011年全社会粮食供需平衡统计调查报告

2012-05-11

0评论

分享给朋友:

       为适应粮食购销市场化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宏观调控需要,全面掌握全县全社会粮食供需平衡情况,正确把握粮食流通形势,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和粮油企业经营服务,对2011年粮食供需、流通情况进行了调查,经过对样本数据的录入、审核、汇总和推算,调查结果基本上反映了我县粮食供需状况。现将统计调查的结果报告如下:

        一、调查基本结果

      (一)调查样本情况

       根据调查方案,结合我县区域调整和具体县情,此次农户调查共调查8个乡镇16个行政村农户120户,调查农户占全县农户总数0.037%,其中:棉产区3个乡镇5个行政村,农户30户,占调查户的25.0%;调查农业人口530人,其中常住人口341人,农村外出人口增加,粮食种植人口呈现老龄化,种粮农民出现断层。调查粮食种植面积475.4亩,粮食产量239168公斤。城镇居民口粮收支情况调查由无为国家粮食储备库组织实施,共调查32户,占全县城镇居民户的0.04%,调查样本数量符合调查要求。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和转化用粮企业收支平衡情况的调查依据工商局提供的资料并结合平时粮食收购许可证年检掌握的情况,共调查粮食经营业主25户,其中:粮食加工企业18家(其中纳入统计范围8家),粮食经营量大的个体工商户、粮食经纪人6户(棉产区2家,主要从事成品粮批零业务,主要集中在我县福渡新河街道;粮产区粮食经纪人4户,每年秋粮一季收购量在200万斤以上的粮食经营户),粮食转化企业1家(养殖企业)。

      (二)2011年粮食生产、供需情况

       2011年粮食生产、供需总体形势:种植面积连续2年呈下降态势,因单产提高,总产略增。2011年粮食种植面积106.84万亩,较2010年减少1.9万亩,减少了1.74%;粮食总产52.01万吨,较2010年增产0.16万吨,增长了0.31% 。县内粮食产需总量基本平衡,供给略大于需求。从总量来看,粮食品种之间供需不平衡,籼稻产量不够县内消费,需要从县外购入;粳稻(粳糯稻)产量富余较多,每年要大量销外省外,作为口粮的主要品种中晚籼稻需要从县外购进。粮食种植结构调整明显,玉米、粳糯稻面积、产量上升较快,粳稻和早稻面积、产量下降。棉产区供需缺口较大,农户粮食口粮需求要依靠县外粮源供给;稻产区农户缺粮人口逐年增加。单户农民种粮面积减少,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初步建立,但需政策引导,耕地逐步趋于集中,为粮食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创造了条件。

       从现阶段来看,影响我县粮食生产、供需平衡的主要因素如下:一是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农民增产增收,国家在加大粮食生产扶持力度的基础上,连续4年提高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有效地保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尚在探索中,土地集中规模种植的效益初步显现,但粮食规模种植的土地供给和需求矛盾较为突出;粮食种植机械化程度稳步提高,种粮成本仍呈上涨态势,相对农村“996138”的人口结构,单户种植成本高,种植比较效益长期偏低,粮食种植面积增加难度大。三是从长期来看,耕地面积总的呈减少态势,粮食总产依靠面积增加的潜力有限,增产主要靠科技增产,通过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品种,提高单产来实现增产。四是近年来,农民朋友的劳动时间成本增长迅速,在家种植一亩地,不如外出务工三五天;种田实际收入远不及外出打工收入高,外出劳力也在增加。通常情况下,我县农村青壮劳力外出打工有三十多万人,农闲时有四十多万在外人员,劳力不足,难以增加粮食种植面积。五是气候的好坏对粮食产量影响较大,农民种粮的收入不确定性强、不稳定因素多,与外出务工相比,风险较高。

     (三)2011年我县粮食流通情况

       1、市场粮价运行情况。为稳定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国家连续四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2011年白小麦和红小麦(混合麦)分别提高到每斤0.95元和0.93元,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分别提高到每斤1.02元、1.07元和1.28元,过去四年间每百斤小麦、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分别提高了24元、32元、35元、53元,提幅为34.6%、45.7%、48.6%、70.6%。最低收购价价格不断提高,提振了市场粮价,有效拉动了市场价格回升,提高新粮上市时的价格预期。2011年新粮上市时,市场价格均高于国家最低收购价,托市收购没有启动,其中:稻谷已连续两年没有启动托市收购。根据市场监测:2011年粮食市场价格总体持续上涨,涨幅不一;不同粮食品种价格走势差异较大,稻强米弱、籼强粳弱特征明显,原粮平均收购价格涨幅大于成品粮零售价格涨幅,原粮收购价格涨幅大于销售价格涨幅;籼稻价格上涨较快,涨幅高于粳稻,小麦价格基本平稳,粳糯稻回落10%左右。年初、年末价格如下表:

       2、年末粮食库存情况。年末全社会粮食总库存165755吨,较上年下降86600吨,下降了位34.32%;2011年各类粮食库存不同比例出现下降,农户和国有粮食经营企业库存下降幅度较大,分别下降了18.0%、54.5%。其主要原因有:一是市场粮价高位运行,粮食价格波动加剧,加上粮食收获后,整晒处理成本高,迟卖不如早卖,农户售粮积极,粮食商品率保持在较高水平,达到67.5%。二是市场粮价高于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连续两年没有开展粮食托市收购,政策性粮食库存拍卖后大幅下降,市场粮经营为规避粮食经营风险,基本上当年收购当年销售,库存水平降低,2011年国有粮食企业库存减少67837吨,下降了54.5%。

       3、粮食企业运行情况。目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主要依靠政策性经营,经营效益主要体现在收购、销售环节上,但在收购环节上,质量、数量和效益三者的关系把握上常常顾此失彼,收购环节效益低下;市场经营资金严重不足,即使开展经营也仅限于收购、销售原粮,粮食入库后增值缺少手段,经营效益主要依靠后期市场行情,经营风险较高;受粮源和自身条件限制,国有粮食企业开展经营不平衡,市场竞争力整体下降,在日新月异的市场中话语权缺失。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经营灵活、粮食加工消化增值快、商品周转快的特点在2011年粳稻和粳糯稻经营中得到充分展示,绝大多数加工企业和粮食经纪人通过添置烘干设备,改进生产工艺,抢得市场先机,获益颇丰,粳(糯)稻的经营量占全县商品量90%以上;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成为粮食流通中不可或缺的市场主体,但就目前来看多数企业缺少长远规划,处于起步阶段,做强做大做优尚需时日。

        4、农村居民口粮消费情况。棉产区广大农户口粮需求市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一片空白,非国有粮食购销所占份额也较小,成品粮市场需求主要依靠我省六安、淮南、合肥等地的粮源来补充;受种植结构调整影响西南乡粮产区农村缺粮人口在不断增加,农户向市场提供商品粮份额减少,多数农户种粮只是为了满足自身口粮和饲料用粮的需要,农户粮食保管条件有限,损失损耗较大,过去储粮备荒的习惯逐渐改变,口粮购买比例增加,民间储粮减少。

       二、分项调查结果及相关分析

      (一)农户粮油收支情况抽样调查。 经推算全县农业人口约108.1万人,常住人口约73.6万人,外出务工人口约34.5万人。农户家庭消费粮食269614吨,其中:口粮190310吨,占70.6%;饲料75204吨,占27.9%,种子4100吨,占1.5%。人均年消费口粮(原粮)212.28公斤,与上年基本持平。农户家庭消费粮食较上年增加5035吨,增长1.8%,主要原因是近几年物价上涨过快,农户猪肉等副食品购买压力加大,家禽饲养增多,本年度饲料用粮消费增加了7999吨,增长约12%,饲料用粮大幅增长。同时,因农村外出人口增多,口粮消费比例在农村家庭粮食消费比例降低,下降了2.1%。调查显示:近几年农户口粮消费品种结构发生改变,粳稻消费比例稳步上升,达到了24.6%,杂粮消费比例有所增加,与之相对籼稻消费比例有所下降。我县农村口粮自给率为56.1%,比上年下降3.5个百分点,多数农户种植粮食是为满足自身口粮消费需要,每年农户口粮需要外购的数量达到口粮消费总量的43.9%,原粮总量约在8.4万吨左右,粮源主要来自省内六安、淮南等地。每年生产的粳稻(含粳糯稻)主要销到省外,通常年份提供的商品粮量约为2.5亿斤左右。

     (二)城镇居民口粮消费调查。此次全县共调查32户城镇居民,调查家庭人口103人,其中常住人口90人,13人外出务工。经推算,全县城镇人口34.6万人,其中常住人口31.2万人,城镇居民人口增长较快,反映了我县人口城镇化速度加快。年口粮消费65367吨,人均年口粮(成品粮)消费约112公斤,近几年变化不大,保持稳定。城镇居民口粮消费分品种结构比例与上年相近,其中:大米消费占85.2%,面粉消费占11.1%,大豆豆制品占1.6%,其它消费占2.1%;口粮消费以优质大米为主,面粉次之,消费习惯有所改善,更加注重营养均衡、健康。全年成品粮采购数量、外购熟食品或半成品与上年相比变化不大,在外饮食消费比例比去年略有上升,达到12%。

      (三)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和转化企业调查情况。通过对25家非国有粮食经营业主的调查,经过推算(不包括其他栏,其他栏数字到表与表之间平衡纳入非国有企业平稳表中),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收购粮食292932吨,其中从农户手中收购粮食220192吨,占收购总量的87.1%,占粮食商品量的68.6%,是国有粮食企业的两倍多,从粮食部门购进32740吨,占总量的12.9%,主要是由于近两年市场粮价高于国家托市收购价格,政策性收购没有启动,国有粮食企业受体制、资金、经营策略等多种因素影响,入市收购矛盾心理大,经营量大幅下滑;非国有则充分发挥自身优点,积极入市收购,份额逐年增加,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销售粮食256202吨,其中省外145665吨,占56.8%,省外粮食销售减少了约5%,主要原因是因油价大幅上涨,销往省外运输成本增加,盈利降低,数量减少。从调查结果来看年非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量全面超过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调查,转化企业全年消费粮食2506吨,养殖企业占85.6%,酿酒企业占14.4%,年末库存比上年减少约300吨,养殖企业因规模扩大,用粮较上年增加8%左右,酿洒企业因本地生产减少,用粮减少。

     (四)省际间粮食主要流向调查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我县2011年向外省提供商品粮203495吨,比上年增加10665吨,增长5.5%;向省外销售的粮食占粮食商品量的58.3%,比2011年增加约1个百分点;粮食主要流向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广东、江西等省、市,粮食流向区域呈扩大趋势,但主要集中在江浙沪三省,占84.7%,比例有所降低,其中江苏最多占35.38%,浙江次之占30.95%。销往省外的粮食国有粮食企业销量占28.4%,销售省外比例比例较上年增长了5%,非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占71.6%,销售比例减少。外销品种以粳稻(粳糯稻)为主,占61.3%,小麦、籼稻、粳稻(粳糯稻)三者比例为:9%、29.7%、61.3%,籼稻比例上升,粳稻(粳糯稻)下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销向省外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市场经营资金严重不足,经营量大幅萎缩,政策性粮食销售集中在粮食批发市场竞卖,企业销售资源难以发挥。

       三、2012年粮食生产趋势分析

       虽然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连续9年出台了中央1号文件,农民得到了实惠,但种粮比较效益仍处于偏低水平,预计我县 2012年粮食种植面积、粮食总产在2011年水平上持续略增,较大幅度的增加可能性不大,粮食增产将遭遇瓶颈。随着订单农业推广、深入,粮食种植品种优质率逐步提高。主要原因有:一是受前几年惠农政策拉动,耕地得到充分利用,现阶段可再增加水稻面积空间不大;二是外出务工和本地务工工资增幅大,外出务工比种粮收益高,农民外出务工增多,农村劳力又显不足,特别体现在粮食复种系数下降上;三是农资价格上涨抵销了粮价上涨给农户带来的实质性收益,种粮效益提高缓慢,对农民种粮积极性产生了抑制;四是种粮效益相对偏低,生产季节集中,请人劳动力工资高且困难,调查中有相当部分农户表现出对种植粮食前景乐观,种植心理处于两难之中。因近几年粳糯稻种植效益较好,水稻种植将以中晚籼稻和粳糯稻为主,品种结构调整明显;受国家出台托市小麦收购政策提振,小麦种植效益逐年看高,午季作物中,小麦面积产量增长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同季作物油菜籽面积将减少。(谬加珣)


农产品集购网16988-全国大宗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白糖、油脂、玉米、大豆、小麦、棉花、豆粕】 免费资源发布、采购对接;报价-下单看行情;灵活、便捷更省心; 点击前往报价,查看大宗农产品行情 http://www.16988.com



评论 登录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码

最新评论

更多

相关新闻

实时行情 更多

    产品 交割地 成交价
    (元/吨)
    成交量
    (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