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下旬开始,生猪期货价格开始震荡上行,近期已处于阶段性高位,究其主要原因,更多是在能繁母猪持续去化背景下,市场后市预期向好,养殖端惜售压栏、二育入场等行为促使阶段性生猪供给改善从而推动猪价持续反弹。对于后续猪价可能走势,长期来看供给压力持续改善,但中期生猪供给仍旧充足,养殖端一致性预期加剧供给后移压力,而需求端综合考虑宏观环境与季节性因素预期提振有限,故猪价上行或仍将面临较大压力。
母猪存栏持续下降叠加疫病阶段性影响,生猪供给可能由过剩向偏紧转换,今年年后生猪市场情绪快速回升,而在去产能背景与炒作题材相结合下,市场投机意愿也明显上升。但随着价格显著抬升,上行压力也需要市场去关注。
首先,对于产能持续去化的问题。能繁母猪产能由能繁母猪存栏数量与生产性能所决定。一方面,能繁母猪存栏处于持续下降趋势中,截至2月底,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42万头,已处于近三年低位,较2022年年底累计环比下降7.93%。按生产产能兑现周期,对应2024年生猪供给将逐步减少,下半年可能进入偏紧状态。但另一方面,母猪生产性能处于持续增长态势中,二元母猪存栏占比快速提升,涌益样本数据,显示2022年年底为89%,截至2月底为93%。此外,随养殖技术发展,分娩率、窝均健仔数、成活率等生产指标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就样本数据指标情况,生产性能较2022年底提升幅度超过10%,能繁母猪生产性能提升很大程度弥补了存栏数量的下降。基于此,农业农村部于三月初印发《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将全国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目标从4100万头调整为3900万头,将能繁母猪存栏量正常波动(绿色区域)下限从正常保有量的95%调整至92%,农业农村部对于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的下调也说明了近两年母猪生产性能的提高。因此,综合来看,现阶段能繁母猪产能仍旧处于过剩状态,即生猪供给压力预期改善但在较长时间内仍旧充足,压制猪价上行空间。
其次,对于生猪疫病扰动兑现的问题。去年秋冬季节,季节性疫病高发叠加猪价持续低迷下防疫松懈,部分地区生猪疫情反复,对生猪存栏损失显著,其中对中大猪的影响在今年年初有所兑现,北方地区猪源偏紧,南北价差拉大,带动全国猪价上涨,而对小猪的影响按生长周期预期可能在4月前后兑现,短期供给的不确定性为市场提供了供给端炒作题材。此外,近年来生猪规模化持续推进,但现阶段市场参与者仍旧众多,散户退出情况难以具体统计,而这部分主体也是易受生猪疫病影响的群体,由于数据样本问题,散户养殖端情况难以被实际计量,不过从统计口径仍能看到2023年四季度,不管是能繁母猪产能去化加速现象,还是生产性能快速回落现象,都从侧面印证了生猪疫病的影响力,并且因为影响统计样本的局限性,实际影响度可能进一步提升。对此,疫病扰动兑现问题短期无法证实或证伪,但是相对可以确定的是,在整体市场情绪抬升,看涨后市一致性预期较强背景下,压栏、二育等增重行为将平滑此前供给上面的断档问题。
再者,对于后续产能变化情况。尽管能繁母猪存栏持续下降叠加生猪疫病的反复扰动带来后市供给改善的预期,养殖端养殖情绪明显回升,虽然二元母猪补栏积极性一般,仍以轮换为主,但仔猪补栏积极性较好,且压栏惜售、二育情绪亦在三月出现了明显的回升,形成了阶段性猪源供给的偏紧。但细究其背后,仔猪补栏积极性高涨的背后是规模企业养殖计划的扩张,仔猪市场猪源收缩,更是养殖端养殖模式的转变,相较于自繁自养,外购仔猪育肥的快节奏更能抓住波段行情,而饲料成本的回落进一步扩大了育肥的空间。此外,仔猪价格的快速上涨,一定程度上也放缓了母猪产能的去化,就各资讯网站数据显示,2月开始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速度明显放缓,涌益统计数据显示甚至是出现了回升迹象,这也就意味着,产能过剩时间将被拉长。综合产能与养殖端节奏,预计生猪中长期供给仍将充足,而这也将限制猪价上行空间。
最后,需求端的提振有限。生猪消费长周期来看相对稳定,跟经济发展水平、居民饮食习惯、人口数量与结构等因素有关,综合目前社会发展阶段,预计长周期生猪需求逐步趋于饱和,整体增幅相对有限。而就年内来看,生猪季节性明显,上半年为生猪消费传统淡季,而下半年则为季节性需求旺季。因此,整体来看需求对于猪价上涨的承接度是有限的,而近期猪价上涨后,屠企的缩量压价也能从侧面印证这一点。
因此,市场后市预期向好,惜售压栏、二育入场等后移供给,助推阶段性供给偏紧,支撑猪价偏强运行,但淡季需求承接度有限,短期猪价上行压力将逐步显现,并且供给压力后移或将持续压制中期猪价,对于长期,在产能持续调整背景下,供给改善有望推动猪价重心上移,但是需要给予更多时间或契机,预计今年的生猪供给仍旧充足,旺季猪价上方空间可能相对有限,但生猪疫病、养殖端出栏节奏等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对价格造成超预期扰动。(农产品集购网特约专稿,作者:风轻云淡,转载请注明来源,否则将依法追责。)
母猪存栏持续下降叠加疫病阶段性影响,生猪供给可能由过剩向偏紧转换,今年年后生猪市场情绪快速回升,而在去产能背景与炒作题材相结合下,市场投机意愿也明显上升。但随着价格显著抬升,上行压力也需要市场去关注。
首先,对于产能持续去化的问题。能繁母猪产能由能繁母猪存栏数量与生产性能所决定。一方面,能繁母猪存栏处于持续下降趋势中,截至2月底,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42万头,已处于近三年低位,较2022年年底累计环比下降7.93%。按生产产能兑现周期,对应2024年生猪供给将逐步减少,下半年可能进入偏紧状态。但另一方面,母猪生产性能处于持续增长态势中,二元母猪存栏占比快速提升,涌益样本数据,显示2022年年底为89%,截至2月底为93%。此外,随养殖技术发展,分娩率、窝均健仔数、成活率等生产指标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就样本数据指标情况,生产性能较2022年底提升幅度超过10%,能繁母猪生产性能提升很大程度弥补了存栏数量的下降。基于此,农业农村部于三月初印发《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将全国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目标从4100万头调整为3900万头,将能繁母猪存栏量正常波动(绿色区域)下限从正常保有量的95%调整至92%,农业农村部对于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的下调也说明了近两年母猪生产性能的提高。因此,综合来看,现阶段能繁母猪产能仍旧处于过剩状态,即生猪供给压力预期改善但在较长时间内仍旧充足,压制猪价上行空间。
其次,对于生猪疫病扰动兑现的问题。去年秋冬季节,季节性疫病高发叠加猪价持续低迷下防疫松懈,部分地区生猪疫情反复,对生猪存栏损失显著,其中对中大猪的影响在今年年初有所兑现,北方地区猪源偏紧,南北价差拉大,带动全国猪价上涨,而对小猪的影响按生长周期预期可能在4月前后兑现,短期供给的不确定性为市场提供了供给端炒作题材。此外,近年来生猪规模化持续推进,但现阶段市场参与者仍旧众多,散户退出情况难以具体统计,而这部分主体也是易受生猪疫病影响的群体,由于数据样本问题,散户养殖端情况难以被实际计量,不过从统计口径仍能看到2023年四季度,不管是能繁母猪产能去化加速现象,还是生产性能快速回落现象,都从侧面印证了生猪疫病的影响力,并且因为影响统计样本的局限性,实际影响度可能进一步提升。对此,疫病扰动兑现问题短期无法证实或证伪,但是相对可以确定的是,在整体市场情绪抬升,看涨后市一致性预期较强背景下,压栏、二育等增重行为将平滑此前供给上面的断档问题。
再者,对于后续产能变化情况。尽管能繁母猪存栏持续下降叠加生猪疫病的反复扰动带来后市供给改善的预期,养殖端养殖情绪明显回升,虽然二元母猪补栏积极性一般,仍以轮换为主,但仔猪补栏积极性较好,且压栏惜售、二育情绪亦在三月出现了明显的回升,形成了阶段性猪源供给的偏紧。但细究其背后,仔猪补栏积极性高涨的背后是规模企业养殖计划的扩张,仔猪市场猪源收缩,更是养殖端养殖模式的转变,相较于自繁自养,外购仔猪育肥的快节奏更能抓住波段行情,而饲料成本的回落进一步扩大了育肥的空间。此外,仔猪价格的快速上涨,一定程度上也放缓了母猪产能的去化,就各资讯网站数据显示,2月开始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速度明显放缓,涌益统计数据显示甚至是出现了回升迹象,这也就意味着,产能过剩时间将被拉长。综合产能与养殖端节奏,预计生猪中长期供给仍将充足,而这也将限制猪价上行空间。
最后,需求端的提振有限。生猪消费长周期来看相对稳定,跟经济发展水平、居民饮食习惯、人口数量与结构等因素有关,综合目前社会发展阶段,预计长周期生猪需求逐步趋于饱和,整体增幅相对有限。而就年内来看,生猪季节性明显,上半年为生猪消费传统淡季,而下半年则为季节性需求旺季。因此,整体来看需求对于猪价上涨的承接度是有限的,而近期猪价上涨后,屠企的缩量压价也能从侧面印证这一点。
因此,市场后市预期向好,惜售压栏、二育入场等后移供给,助推阶段性供给偏紧,支撑猪价偏强运行,但淡季需求承接度有限,短期猪价上行压力将逐步显现,并且供给压力后移或将持续压制中期猪价,对于长期,在产能持续调整背景下,供给改善有望推动猪价重心上移,但是需要给予更多时间或契机,预计今年的生猪供给仍旧充足,旺季猪价上方空间可能相对有限,但生猪疫病、养殖端出栏节奏等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对价格造成超预期扰动。(农产品集购网特约专稿,作者:风轻云淡,转载请注明来源,否则将依法追责。)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期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农产品集购网16988-全国大宗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白糖、油脂、玉米、大豆、小麦、棉花、豆粕】 免费资源发布、采购对接;报价-下单看行情;灵活、便捷更省心; 点击前往报价,查看大宗农产品行情 http://www.16988.com
评论 登录